鲈鱼是中国传统美食,以鲜美可口著称,在古代经常被文人墨客写进诗词加以赞赏,最著名的一句非范仲淹《江上渔者》莫属:“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外,写鲈鱼入诗的古代名人还有李白、刘禹锡、辛弃疾、苏轼、杨万里,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这里不做赘述,如果再算上那些名气不大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古人吃的鲈鱼,现在已经吃不着了。中国古人在诗词中盛赞的鲈鱼,主要是“松江鲈鱼”,中国渤海、黄海、东海沿岸水域均有分布,上海松江地区特别常见,故得其名。松江鲈鱼是浅海洄游鱼,在淡水河川生长,成熟后洄游入海产卵,幼鱼孵化后再回到淡水河川。古代运输不便,中原内陆人无缘品食松江鲈鱼,也只有江南水乡人民才能以地利之便享受到鲈鱼的美味。
松江鲈鱼全身裸露无鳞,肉细白鲜嫩而无腥,曾荣登新中国国宴食材之列。不过遗憾的是,如今松江鲈鱼濒临灭绝,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市场上是很难看到的。现在你吃的鲜活鲈鱼,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大口黑鲈,这种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也称加州鲈鱼,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适应南至广东、北到辽宁的水体,抗病力强、适温性广,因而繁育量巨大,如今我国各地海鲜市场上供应的鲜活淡水鲈鱼基本上都是这种大口黑鲈。
需要补充的是,我国新疆北部高寒地区的湖泊也产一种淡水鲈鱼——河鲈,亦称五道黑鲈,这种鲈鱼呈黄绿色,主要标志是身体两侧各有5~9道黑色的竖纹,这种鱼适应内陆高寒地区的水域环境,产量小,在内地市场并不多见,仅供当地市场就近消化。
中国各地海鲜市场的鲈鱼,除了从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这种鲜活淡水鲈鱼之外,近几年海鲈鱼也日渐增多起来。
鲈鱼在世界上分布极广,淡水江河有之,海水中亦有之,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便是海鲈鱼生息的传统领地之一。古代社会,中国渔民工具简陋,可在上海松江这样的岸边河口把松江鲈鱼捕捞上来,但前往渤海、黄海、东海捕捞海鲈鱼极其困难。现在,远洋捕捞能力和效率飞速进步,古代人们难得吃到的海鲈鱼也不稀罕了,成为海鲜市场的寻常物,老百姓吃鲈鱼有了更多选项。生息在中国沿海的海鲈鱼,与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朝鲜、韩国沿海生息的海鲈鱼,从品种上讲属于同一类,学名叫“日本真鲈”,国内通常称之为“七星鲈”。我国市场上供应的七星鲈,一部分是海捕的野生海鲈鱼,还有一部分是人工饲养的产品。
大家都知道,在鱼的各种常见烹饪方式里,清蒸不仅健康,营养也好,尤其是对DHA、EPA这些有益脂肪酸的保留效果要比油炸强很多。然而,不是每种鱼都适合清蒸的,有的鱼它鱼腥味重,有的鱼土腥味重,有的蒸完太柴,有的蒸完没弹性又油腻……
而鲈鱼,无论淡水鱼还是海水鱼,都非常适合清蒸!而且还真有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团队对15种市售常见海、淡水鱼类的清蒸做法进行了一场正规的感官评价试验,结果发现,清蒸淡水鲈鱼不仅鱼腥味和土腥味低,香味和鲜味也浓,口感也棒,综合评价名列前茅,仅次于多宝鱼(但价格比多宝鱼低多了),清蒸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并保留鲈鱼的鲜香风味物质,而且效果优于烘烤和煎炸。
大口黑鲈的鱼肉和其他鱼肉一样富含优质蛋白,蛋白质占比是16.7%-20.2%,脂肪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是1.4%-5.44%,在鱼里面属于中等水平。此外,它还有个非常突出的营养特点:常见淡水鱼里的DHA EPA王者。
获得EPA、DHA这些omega-3脂肪酸是吃鱼带来核心价值之一,但大部分情况下,淡水鱼中的含量不及海水鱼,很多常见的淡水鱼在补omega-3脂肪酸方面帮助没那么大。然而大口黑鲈的EPA、DHA含量还是很可圈可点的。
资料显示,大口黑鲈肌肉脂肪中,EPA和DHA的占比分别高达4-12%和14%-22%。综合来看,每100g淡水鲈鱼肉中,含有EPA 60-684 mg,DHA 199-2138 mg。按其中含量最低的来估计,平均每天100克的大口黑鲈鱼肉可以满足成年人的EPA、DHA需求(每天EPA+DHA摄入达到250mg [5]),如果按中、高含量计算,平均每天不到30克鱼肉就可以满足了。
海鲈鱼的EPA、DHA含量同样不错,但比大口黑鲈可能略逊一筹。
此外,大口黑鲈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评分显著优于罗非鱼、鲤鱼、鲫鱼等其他淡水鱼。
细碎的小刺是很多淡水鱼困扰人的一面,而大口黑鲈没有这个问题,刺少好剔除,剩下的蒜瓣肉可以大快朵颐。